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北大培训
精品课程

让EMBA回归“原生态”

发布时间:2012-12-03 14:56:19  信息来源: 查看评论

 名流、香车、惊艳、绯闻。这些关键词描述的,不是娱乐新闻,而是EMBA。

    2002年应该是个关键年,作为“舶来品”的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这一年的7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面世”,国内32所高等院校正式开展招生。

    彼时,号称“精英化镀金”的EMBA对企业和民众来说还是个新鲜词,然而经过了10年的发展,当具备办学资质的大学已经增加到62所,能跨入这些高校的人却依然还是少数,然而不知何时起,香车宝马,明星富豪,负面新闻不断的EMBA已成为了名利场的代名词和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作为现代教育的EMBA,知道怎样征服世界,却忘了如何征服人心。”北大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郭梓林教授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郭梓林最早接触EMBA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不可否认,EMBA的发展是对MBA教育很大的补充,尤其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民营企业家而言更是如此,它一度让那些失去或者错过更高等教育机会的企业家们有了一个重新获得高等知识的途径,也为那些知识结构已经有着较高层次的高级管理者们打开了一座“更上一层楼”的黄金阶梯,然而,随着EMBA教育在短短10年时间的跨越式增长和规模化普及,许多管理者已经不是单纯为了给自己“镀金”才去读MBA,更多是为了人脉拓展或者一纸文凭。

    “人文观”(人脉和文凭观念)本无可厚非,然而随着集合了学校、大亨、演员、婚变等等娱乐元素之后,“名利场”成为了其最“耀眼”的标签,本就不菲的学费更加水涨船高,再加上“王石事件”的“病毒式营销”,EMBA以一种畸形却迅猛的方式,“火”了。

    功绩彪著

    最近,许多EMBA院校开展了各种的“校庆”活动。譬如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16周年庆,比如中国矿业大学的能源EMBA第三届高峰论坛等等。EMBA举行活动的基本流程都是相似的:著名学者代表针对时下热门话题进行讲演,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友回母校相聚阔谈,分享经验,总结教训,共商美好未来。

    北大国际(BiMBA)院长曾说过,中国最早一批EMBA,是根据当时中国的经济市场改革,企业制度转型及互联网出现的新机会应运而生的。在教学模式上,EMBA注重在启发的基础上,将课程与学员实际体验结合,因此更适合具有8年或8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应有4年以上管理工作经历)、较大规模企业中的现职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EMBA之旅,很大程度地浓缩了中国经济变革发展的历程。

    因此,EMBA走过的10年,也浓缩了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10年。10年间,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取得了辉煌迅速的发展成绩,同时,国有企业也开始进行改革改制,经济与管理大变革的时期,企业里前来就读EMBA的学员也迅速增多,主要以大型传统的国企高管和一些新兴行业和民营企业的老总为代表。当MBA(工商管理硕士)的入学考试因为要考外语、数学,从而让那些管理经验丰富但离开应试环境多年的企业高层进修无门时,入学笔试、面试均由培养单位自行组织的EMBA明显更加有利于人才“镀金”。

    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来自各个领域的EMBA高管学员们将现代企业知识和全球化先进管理理念带回到了自己的企业和岗位,推动了中国实现企业的股份制经营、尝试引进现代化管理的模式,进而推动并最终发展了整个经济中的市场双轨制和国企管理、民企管理及外资企业管理的多轨并行化发展。

    EMBA功不可没。

    现状堪忧

    EMBA从在中国诞生那天起,就打上了“精英教育”、“富人教育”的标签。主要是因为其高昂的学费,拉开了商管人士“普通进修”和“精英进修”的区别。学费犹如看不见的门槛,把人与人、企业和企业不着痕迹地分成了三六九等。资料显示,2002年,教育部公布的学费指导价为20万元。而在今年,内地EMBA学费已经毫无压力突破了60万元,而且看情形还要继续“涨价”。

    复旦大学表示,自家EMBA学费是“迫于行情”涨价的,涨价其实是种供需关系变化的市场自然调控,然而水涨船高的同时,高学费能否得到高教育,成为了许多人质疑EMBA的关键。

    譬如近日在微博上颇受关注的名为“@欧蓬”的长微博爆料。事件的主角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忻榕教授。该篇长微博记录了中欧商学院2012级EMBA2班学生21日从北京来上海中欧校园,上《组织行为学与领导力》必修课时因授课教师课程内容老套、冗长,引发了学生们对课程的不满,教授情绪失控,从而引起了师生冲突的事件。该条微博已被转发了近万次。

    欧蓬在博文中计算到,中欧EMBA的学费为53.8万元,平均下来一天的课程是7000元。一个班60多人,中欧在一个EMBA班上的每小时收益是6万元。然而一天7000元的高学费,能否真的得到“7000元一天”的高教育,即使得到了“7000元一天”的高教育,能否得到真正匹配的高素质,还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欧蓬表示,在中欧商学院,许多教授是优秀和可以胜任的,但确实也有滥竽充数和以次充好的现象,比如在课堂上屡犯严重的逻辑错误和学术错误,比如被学生提问后情绪失控,比如和学生发生争吵后以罢课相威胁等等。

    这是“校内”现象。我们再来看校外。自从“王石事件”之后,坊间流传一个笑谈,就是说许多没去读长江商学院EMBA的企业家不是不想去读也不是没钱去读,而是“钱袋子”被自己的夫人牢牢把着,EMBA学费一涨,“大钞”就拿不出来了。还有一个有关EMBA“房卡的故事”帖子在网上非常火,也是说的“乱象”。我们姑且不讨论真假,不去信那些捕风捉影和以讹传讹,单就从造成EMBA今天沦为坊间笑谈和畸形“火”起来的尴尬局面来讲,EMBA的现状,的确令人堪忧。回归之问

    此前,无论EMBA如何娱乐新闻化,起码没有人质疑它的“师资”和“师质”。然而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对此开始发问。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EMBA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一个就是师资师质力量的挑战,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地建立一批有思想、有学术、有素养、有体验的EMBA教员。他们既要有特别高的知识理论,还要有实战经验。而这个挑战随着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国际化和市场化变得更加敏感和尖锐。

    与此同时,EMBA学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怎样才能让“高精英”的学员们匹配其“高精英”的位置,在国内更关注道德、关注社会走向和改善社会民生,怎样才能使他们起到巨大作用,成为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样本,也是对中国EMBA教育的重要发问。

    对外经贸商学院院长张新民认为,虽然时代发展到今天,从全世界来讲,市场化都是一种趋势。虽然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教育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但教育应该有一种动态认识,应该有更多非商业化的东西。在坚持教育主体非商业化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商业化运作的方式去发挥某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部分教育产品的效应,这样无论对学校、对学生,还是对社会发展本身,都是有好处的。

    “EMBA的使命和本质必须也一定会回归。”郭梓林说,但EMBA教育何时回归,要用多长时间回归,却依然是碧草蓝天和高楼大厦间画的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关关键词搜索: Array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