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忠言逆耳。虽然是“忠言”,但是由于“逆耳”,所以总是不被接受,何况作为一个领导,被手下教育,有时候实在是让人丢面子。
但是上过专业的管理培训的人都会知道,逆耳忠言的重要性。许多企业管理培训课程的老师总是会一遍遍的提示:兼听则明,屈己纳谏。
今天企业培训网小编我就给大家整理一些古代君主们的所作所为。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故事,脍炙人口,也在民间广为流传。他们的故事,很是发人深省。
魏征是李世民的对手李建成的部下,如果不是唐太宗爱才,魏征则被杀掉或自杀(愚忠于旧主),是唐太宗的爱才之心,才使魏征有了发挥才干的平台,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不仅帮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国方针,也时时刻刻修正着唐太宗的谬误。他为唐太宗讲解了“民可载舟,又可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国道理,也常常犯颜直谏。从贞观初到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为止,17年间,魏征谏奏的事,有史藉可考的达200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和皇帝私生活等等,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也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有一次,太宗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于是李世民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有时甚至委屈自己。他善于培养上谏的气氛,把大臣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到“国家兴旺,社稷安危”的高度来认识。
当然,皇帝也是人,有时唐太宗回宫后发火,声称恨不得杀了这个乡吧佬,但因为唐太宗他还有个很不错的老婆长孙皇后,他经常气冲冲地回宫,被长孙皇后劝说后便消除了心中的怒火。不愿意听坏话,是人性的弱点,他能够在这方面做得比大多数人好很多,这一点实属不易。他总是在气过后又为有这样忠谏之臣感到欣慰,一次次接受魏征的犯颜直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之所以诚信纳谏,是由于他亲自参加了隋末农民战争,亲眼看见了隋朝的灭亡,因此,他经常以隋亡为鉴,与群臣论治,清醒地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以隋炀帝为镜子,隋炀帝因为护短拒谏,偏信虞世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陷没郡县时,虞世基仍报喜不报忧,隋炀帝还什么都不知道,下情无法上达,所以落得个国破身亡。
屈己纳谏,强调的是领导者的个人修养、处事态度以及避免领导人一言堂的决心;需要的是领导者海一样的胸怀,不只听喜、更敢听忧,不只需要赞成,更需要反对!
2020-12-25
2020-12-25
2020-12-25
2020-12-25
2020-12-25
2020-12-24
2020-12-24
2020-12-24
2020-12-24
2020-12-24
2020-12-22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