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精品课程

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班:中国企业管理哲学根基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8-05-14 13:44:06  信息来源:小编互联网整理   作者:企业培训网小编

  一、中国的哲学思维方式:一分为三

  (一)什么是中国的哲学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简单地讲,就是三分法思维——“一分为三”。这种不同于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构建了独特的中国哲学。“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奠定了中国哲学的根基。

  西方传统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二分法,也就是通常说的“一分为二”。即把思维的对象都分割为两部分:A或非A。例如,物质,或非物质——精神;主体,或非主体——客体;真理,或非真理——谬误;强者,或非强者——弱者;盈利,非盈利——亏损;好的,非好的——坏的;成功,或非成功——失败;生存,或非生存——死亡;等等。两者对立,是A就绝对不是非A,不容许含糊。这种思维遵循“形式逻辑”,强调“排中律”。对变化的理解也分割为二:一个对象渐变或突变才成为决然不同的另一个对象。

  中国传统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三分法,也就是 “一分为三”。即把思维的对象都视为一个整体(一、太极),这个整体中都有两种趋势(两端):阴与阳;阴阳相荡而生像,被称为物。对物的感知为“形”,形之上,对抽象规律的认识为“道”,形之下,对具体特性的认识为“器”;形、道、器三位一体用以表达思维对象。

  老子生动地描述为:无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只是存在,本无规定性可言,称为“无”,人感知则称为“有”,“无”生“有”。“有”都是整体加以认识的,整体的抽象认识称为“道”,“道”之象称为“一”,是整体映象之意,道生一;整体认识中都包含着阴阳两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生二;一阴一阳二者相推产生了第三种状态——千差万别的“物”,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思维遵循“易逻辑”。把变化理解为对象自身的变易,《黄帝阴符经》曰:“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我们来看在与企业管理相关联的具体事项中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 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对自然与人的认识):

  西方:人,或非人——自然(天)。两者对立,截然分开。不是人胜天(自然),就是天胜人。两者必居其一,遵守排中律。当然要选择“人定胜天”:人类战胜并改造自然,统治大自然。——但这是不可能的。坚持到底只有人类的灭绝。“人定胜天”走上了绝路,于是走向另一端:“天定胜人”——世界末日论。表现了“一分为二”思维方式的困惑。

  中国:“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这个整体中有阴阳两端:天与人。天人阴阳相推,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地”,人化的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地球生态系统。是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在这种思维下,也就没有人胜天,或天胜人的命题存在。因而有天地人的三才论,天人和谐于地,第三种状态,也就是“中”。生态论的合理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表现了“一分为三”思维方式的合理性。

  ■ 对两种文化的关系的认识:

  西方:A文化,或非A文化——B文化。互相对立,一个战胜另一个,取代另一个,称为文化冲突。出现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的“文明冲突论”,企图以西方文化来取代、消灭非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也一太极,两种文化相推而生变化,融合生成新文化。中华文化就是由许多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融合而产生的,并不断再融合而发展的。是文明和谐的例证。

  ■ 对企业之间关系的认识

  西方:A企业,或非A企业——B企业。相互分立,同业互相排斥,互相竞争,遵循“物竞天演,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实行大鱼吃小鱼式的商业竞争。竞争就是战争。

  中国:同业是一太极,企业以类聚,以群分,分刚柔,分阴阳;阴阳、刚柔相推而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构成一种生态体系。比如福建石狮的服装行业,在竞争与合作中迅速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服装同业生态体系,使石狮的服装业获得了良性的发展。

  ■ 对社会群体的认识

  西方:团体,或属于这个团体,或不属于,有明确的分界。主要形式有:宗教团体、社会团体、阶级、政治团体、王国、帝国、团队等。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