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要多读书,多读经典。千万别迷信,有些大师无外乎胆子大、年龄大。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
后EMBA教授 张辛
人物简介
张辛,字此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商周考古、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古代文物、中国书画和国学的教学和研究。
数获北大优秀教学奖,曾被学生评为"北大十佳教师"。张教授文史哲兼通,精书法,擅长古诗文、碑铭、对联写作,曾主编《中国楹联大典》,应邀为香港回归祖国所制《盛和宝鼎》撰铭、为北京迎奥运摄影巨制《新北京》撰文等。应邀为国家政要和文化名人,诸如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刘延东、胡启立、张学良、季羡林、舒同、启功等撰、书贺幛、寿幛或挽幛数十通。
作为书画理论家,应邀撰写序跋数十篇,如《舒同书法艺术展序》、《书札艺术及其鉴藏--名人书札欣赏与收藏序》等。还曾被聘为两岸共同举办的"世界华人百年绘画大观·世界巡展"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辛教授除了对传统国学思想有深刻解读,更注重对人们国学意识的倡导,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国学因子”的启蒙。
要多读书,多读经典
在一次演讲中,张辛教授除了系统地和大家分享了儒家学说的思想要义外,还重点就当下人们如何从儒家学说中汲取养分,修正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养予以了阐述。
针对当下的“国学热”以及“国学大师”受热捧现象,张辛教授表示,实事求是地说,这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表面的“国学热”并不能代表传统文化的繁荣。而在这种假象之下,是真正的国学、传统文化式微的窘境。
而且,现在一些所谓的“国学大师”,在解读传统经典读本过程中,严重扭曲了这些经典的原意。“所以我一直提倡大家要多读书,多读经典。千万别迷信,有些大师无外乎胆子大、年龄大。”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心灵愉悦
“我们爱国,要明白如何爱国;我们做人,要明白做怎样的人。所以一个个体的首要是要学会怎样做一个好人。”张辛教授说。
他表示,孔子有一句话叫“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就是说自古有两种学者,真正的学者,是要修身的,而“为人之学则是作秀和显摆。”荀子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现在我们讲学习,不能只是学习所谓的知识,要完全内化于心,修正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为、提升我们的生活。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心灵愉悦,这种愉悦是自我感觉。要长期保持这种愉悦感,就要提升自己的修养。秉持自己的操守信念,而不能被别人的评价左右。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我们才能把自己的这种愉悦向外推广,这也就是儒家所倡导的达己、达人。
要避免“器物化”,否则就会冷漠、无情、没有温度
在演讲中,张辛教授分析了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物化”现象。张辛表示,“物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避免不了的现象,所谓“物化”,要么“器物化”,要么“动物化”。所谓“器物化”,就是人朝着器物方向发展,冷漠、无情、没有温度,甚至连笑容都是假的,这都会导致我们的社会变得冷冰冰,没有真情感、没有真生命。
张辛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器物化”当下最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高度依赖科技。我们不否认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创造,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东西都不是完美的,任何文化产品都有功能的局限,科学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要避免单一的发展。而“动物化”不难理解,就是无限竞争导致的极端事件的发生。
要激活每个人体内的国学因子,讲真话、做真人、办真事
“现在大家都越来越注重知识、智慧,这是好事,但不能走极端。”张辛教授说:“现在不少人只重视智慧,而忽视教养;只重视科学,而忽视了情感。我们要明白,人是富有情感的,而不是智能的。我们要搞清楚人是什么,要明白‘人是身心的共同体’,不能仅仅注重经济、注重物质,还要注重内心和道德教养,用教养弥补智慧的缺陷。”
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养?张辛教授表示,国学是智慧和教养的结晶,中国文化就是智慧和教养并重的文化。国学就是我们的根,所以我们要重视国学,要从传统国学中汲取养分,国学这个根系不能断,这才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今天学者要做的,就是激活国人生命体内的国学因子。
文章相关课程:
查看简章:北大后EMBA商业领袖项目
电话咨询:13911249815 李老师
2020-12-09
2020-12-08
2020-11-30
2020-11-26
2020-10-21
2020-10-21
2020-10-17
2020-10-17
2020-09-30
2020-09-28
2020-09-03
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