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年来,中国城镇人口增长近四倍,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市化历程与改革开放同步,与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相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建立农村社保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贫开发,让城乡二元差距、工农业剪刀差不断缩小。但同时要看到,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依然差距明显,农村社会治理、土地制度有待完善,农村空心化、“三留守”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最突出的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最突出的不充分。
农村是改革开放的起点。从提供工业原料,到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农业助推了城市、工业的发展。当“城市奇迹”屡创佳话,城乡协调发展更应是必然。广大农村,不仅是我们发展的底牌,也为进一步改革提供了纵深和内涵。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既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初心,也是全体人民的美好期盼。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协调是城乡协同发展的节奏。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首次提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就是要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让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有人认为:只要搞好城市化,农村问题就迎刃而解。从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不是从城市本位对乡村进行统筹,而是彼此依存、共生共荣。所以在行动上,一方面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在城乡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实现均等化,另一方面则要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实现人才、资金、技术市场一体化,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
近年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拓宽了农业的空间;“农民丰收节”的火爆见证着乡土文化的活力;杂交稻亩产纪录连连打破,科技力量使“中国饭碗”越端越牢;2017年全国返乡创业人员超过740万,“燕归来”的热潮彰显了农村发展的潜力。这些现象启示我们,“三农”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还需增强内生动力。这就需要进一步变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打破制度藩篱,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环境改善等方面打出“组合拳”,立住产业,留住人才,保住环境,进一步激发城乡协调发展的活力。
“如果一边是越来越发达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那不能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三农”问题是重点和难点。我们既要补齐农村短板,更要以城乡一体的全局观念,变短板为潜力板,让城市发展更上层楼,让乡村故土重焕生机。
培训课程:北京大学区域开发与城市运营高级研修班
联系人:李老师 13911249815
2020-12-25
2020-12-25
2020-12-25
2020-12-25
2020-12-25
2020-12-24
2020-12-24
2020-12-24
2020-12-24
2020-12-24
2020-12-22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