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和1970年代,在困难条件下,大庆工矿区的规划建设根据油田面广、点多的特点和当地有大量可耕地的有利条件,提出“干打垒”和分散建设居民点的规划原则。“三线建设”时,从国防安全原则出发,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大分散、小集中”和“依山傍水扎大营”的指示以及西南“三线”的地貌条件,规划工作主要强调“分散、靠山、隐蔽/进洞”和“不建集中城市”的理念。
19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后,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同时也带来城市发展理念的全新变化。1978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发[78]13号)中提出“一定要正确处理‘骨头’和‘肉’的关系,为逐步把全国城市建设成为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城市而奋斗”。1982年完成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北京的城市性质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不再提“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工业基地”。1980年12月9日国务院批转《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中指出,1980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提出的‘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是好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当认真执行”[5]。
1990年代和2000年代,土地有偿使用改革逐步深化,1994年分税制改革塑造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独特关系,激发了城市发展的市场活力及地方政府谋求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经济全球化发展,城市竞争和经营/营销等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以城市自身“意志”为主导观念的强大动力,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规划理念发生深刻的转变。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对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从城市化到城镇化,中国城市在这十数年迸发了强大的竞争性。从城市产业的打造、城市功能的布局,到城市IP的争夺,城市气质的塑造,城市发展从无序到有序,从建设到经营,已走向城市运营。在这其中,城市产业链的打造与产业的催生和人居情怀的融入,似乎已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前进方向。
十九大后,中国城镇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正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质转变,引导要素重构,破题发展不充分和不均。
城镇化的参与者如何把握新机遇、新模式?应对新挑战?政府机构、投资商、开发商、建设商、运营商和服务商,如何顺应新时代?以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在新阶段找到新模式和新的增长点,是一个值得相关政府和企业决策者深度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培训课程:北京大学区域开发与城市运营高级研修班【2020官方课程】
联系人:李老师 13911249815
2020-12-25
2020-12-25
2020-12-25
2020-12-25
2020-12-25
2020-12-24
2020-12-24
2020-12-24
2020-12-24
2020-12-24
2020-12-22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