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精品课程

北京大学城市运营总裁班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发布时间:2020-05-09 11:01:59  信息来源:小编互联网整理   作者:总裁培训小编
  从总体上看,我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出不断加快发展的基本态势,当然也有过不少和不小的挫折,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段。

  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建国初城镇化水平只有10.64%,经历了三年恢复和“一五”时期平稳发展、大起大落的“大跃进”与调整时期、以及文革“三线”建设的停滞发展等阶段,到1978年2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提高到17.92%,年均增加只有0.25个百分点,仅为60年平均值的三分之一;设市城市由132个增至193个,仅增加61个。这与我国选择的重化工业化道路、户籍制度的建立以及城镇化水平起点低等因素有关。这一时期重点建设城市,“一五”时期除北京外有工业建设重点城市如太原、包头、西安、武汉、大同、成都和洛阳等7座,重点扩建城市如鞍山、沈阳、吉林、长春、哈尔滨等20多座,局部扩建城市如南京、济南、杭州、昆明、唐山等15座左右;“三线”建设时期有十偃、成都、兰州、宝鸡、西宁、汉中等

  城镇布局日趋合理,人均建设用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宏观空间看,我国城镇空间合理布局的“大分散、小集中”格局正在形成,表现为与我国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基本相协调的“东密、中散、西稀”的总体态势。从微观看,中心城区、近郊区以及远郊县的城镇空间结构层次日益显现。2008年我国建设用地达33.0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比重达3.4%,人均建设用地只有249.0平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表明我国建设用地是比较集约的(建设用地每平方公里人口达4016人)。

  城镇建设成效明显,有效扩大了城镇人口容量、促进了城镇现代化水平。城镇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住房条件改善,城市交通、供水、热电、绿化、环境卫生、电信等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扩大了城镇人口容量,提高了城镇现代化水平。201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1万平方公里,比1981年增加了3.4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7.1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20.4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达93.8%,城市燃气普及率87.4%,分别比1981年增加了40.1个百分点和75.8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0.2标台,比1986年增加了7.7标台。

  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从城市化到城镇化,中国城市在这十数年迸发了强大的竞争性。从城市产业的打造、城市功能的布局,到城市IP的争夺,城市气质的塑造,城市发展从无序到有序,从建设到经营,已走向城市运营。在这其中,城市产业链的打造与产业的催生和人居情怀的融入,似乎已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前进方向。

  十九大后,中国城镇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正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质转变,引导要素重构,破题发展不充分和不均。

  城镇化的参与者如何把握新机遇、新模式?应对新挑战?政府机构、投资商、开发商、建设商、运营商和服务商,如何顺应新时代?以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在新阶段找到新模式和新的增长点,是一个值得相关政府和企业决策者深度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培训课程:北京大学区域开发与城市运营高级研修班【2020官方课程】

  联系人:李老师 13911249815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