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减料材”:释放利润空间,强化材料质量控制
前面提到的劳务分包,盈利成分相对单一,问题主要集中在劳务数量上。但是专业分包由于涉及到工程材料的自采自供,问题相对较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在工程产业链自上而下压缩成本的大环境下,专业分包只能通过在材料采购价格端不透明的“灰色地带”进行操作,以次充好,获取利益。在国家施行建筑行业责任终生制后,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的主材一般都是由总包或甲方供应,从源头上断绝了粗制滥造的可能性,工程产品的结构安全不再是问题。但是在保温、防水、涂料、水暖等领域,由于不涉及到工程主体安全,工程保修期内的维修成本相对较低,以及保修期后无需担责的“利好”因素,催生出了“违规成本低、操作空间大”的专业分包行业生态,加剧了分包单位在材料供应端以次充好和施工作业口偷工减料的行为,最终导致新建房漏水、返潮、墙面开裂、管道破损、涂料起粉等现象层出不穷。“苛减料材”的问题,虽然直接责任人是专业分包,但抽丝剥茧下来,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责任更大。作为工程项目的两级发包商,往往都是按低于正常质量价格的材料成本来计算项目整体成本,留给专业分包的利润空间微乎其微。可以说后续分包的偷工减料,从整个项目中标的那刻起,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就已经预见到,同时也默许了。因此,针对专业分包“苛减料材”的管控,最核心的首先是自上释放利润空间,其次再及下加强材料质量控制。逐利是分包单位参与项目最基本的诉求,没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再先进的管控都是站不住脚的。
课程报名:李主任 13911249815
2021-09-06
2021-09-06
2021-09-06
2021-09-06
2021-09-06
2021-09-06
2021-09-06
2021-09-06
2021-09-06
2021-09-05
2021-09-05
202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