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幼儿成长到青年、老年要经历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我们该如何认识自我?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如何与他人进行信息沟通?又该如何完善自我,催促自我成长?
1.
信息沟通的4点建议
11月13日,武康大学特邀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陈教授向大家讲授《从心里实验看创新应用》大咖公开课,帮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改善自我,进而规避不良情绪产生。
陈俊教授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普通心理学》的负责人,对心理学有非常专业的研究。本次课程,陈教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抽象的心理学知识讲解的生动具体,让大家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人类心理的完整变化。
课程当天,同学们准时到达授课地点。陈教授重点讲解了4个板块的内容,即选择看见,身心连结;你我信息,语义不同;榜样树立,深思后行;观察学习,成为楷模。
在第一板块中,陈教授着重讲到触觉在巩固亲子关系、建立和发展爱情关系等方面可能发挥着不同于口语的重要作用。
随后,陈教授对印象又进行了阐述,即来自注意,注意就是选择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比如:
1.你相信潜规则,就会发现无数潜规则
2.你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
3.你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
4.你相信美好,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美好
另外,在第二板块“你我信息,语义不同”中,陈教授向大家分享了信息沟通的4点建议:
1.要能够区分事实和观点;
2.不指责,而是表达自己的感受;
3.在谈话的过程当中,始终牢记沟通的目的;
4.在沟通的过程当中保持对自我的察觉。
最后,在归因的分类中,陈教授对积极的归因和消极的归因分别进行了重点剖析:
1.积极的归因
成功—能力和努力—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望—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缺少努力—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期望—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2.消极的归因
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2.
心理行为评估的5个方法
11月18日,深圳校区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黎教授,向深圳校区的同学们讲解了《心理与行为评估及应用》公开课,助力同学们对自我心理行为进行试验、评估,并应用心理学测验工具,知晓自我与他人的异同,完善自我。
黎教授从事心理统计测量与人才测评教学多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统计测量与人才测评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本次公开课,黎教授从8个心理板块进行了专业的讲解,即心理与行为评估概述、心理测验及发展简史、心理测验分类、心理测验的几个理论问题等。
首先,在心理与行为评估的方法中,黎教授分享了5个常用方法,并逐一进行了深度讲解:
1.调查法
2.观察法
3.会谈法
4.作品分析法
5.心理测验法
紧接着,黎教授还对信度、效度、结构效度、常模等分别进行了讲解:
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反映的是测验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可以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信度是效度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一个测验的效度不会超过它的信度。
结构效度: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解释的程度如何。
常模团体: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或是该团体的一个样本。常模团体的分数分布是我们解释测验分数的基础,以常模作为解释分数的标准时,必须考虑常模团体的组成。
最后,在智力的发展规律中,黎教授分享了智力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有关,还列举了4种智力测验方法:
1.韦氏智力测验
2.非语言的智力测验
3.婴幼儿智力发展量表
4.文化公平的智力测验
本期心理学大咖公开课,内容丰富,干货十足。吸引了众多心理行业人士以及心理学爱好者等参会,反响热烈。期间,还进行了幸运大抽奖,丰富了课程环节,调动了同学们的参与性。
现场氛围活跃,同学们都积极互动,对老师们的讲解也给予高度好评,纷纷期待下一次的精彩课程分享!
课程报名:李老师 139-1124-9815(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