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家国兴衰——战国秦汉风雨路
晋知氏大夫向韩、魏、赵要土地,赵国拒绝,晋联合韩、魏想灭赵国,但韩、魏被赵国大臣张梦谈策反,公元前453年,韩、魏、赵联合灭晋。天下分秦、燕、齐、楚、魏、韩、赵。秦尊贤士,各国人才竞相奔之,秦国逐渐强大,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一统六国。
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朝宰相,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被称为“千古一相”。但主张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严刑酷法,导致暴政,所以汉初采取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其他方面就汉承秦治。
第二讲 权力博弈——汉室鼎盛与衰颓
权力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子,柄握在手可以披荆斩棘、开创太平,文景之治、霍光辅政是也。然滥用权力,无异手抓利刃、伤己伤人,汉武黩武、王莽改制是也。权力之用岂可不慎哉!
第三讲 裙带与阉寺:东汉政治生态
稳固必求发展,发展之道可探新也需兼古之经验,大胆开拓,谨慎执行,重贤尊伟,光武中兴即为此。但君应明更需智,且贵在坚,然国富不可贫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而后天下大分为三,历代兴衰莫不过此,所谓“治”存乎重矣!
第四讲 三国争雄:是非成败转成空
东汉末年,诸侯并立,群雄逐鹿,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部的稳定统一,也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几位历史著名的军事家及政治家,治国治家方面对后代影响颇远,后期君主希求增大,导致战乱不断,于需于得于舍之间如何寻得平衡,令后人深思。
第五讲 两晋风流:五胡乱华浪淘沙
祀南郊司马开基,西晋统一,少数民族迁入中原,逐渐汉化;得之不惜,治之不智,予于以可趁之机,东晋成立,少数民族逐渐形成政权,这个时期,南稳北战,民族逐渐融合,如何在乱中求稳,稳中取胜,是此篇之意。
第六讲 统一之路:乱世英雄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角斗不断,战火频繁,不只是装备的比拼,更是人才与人才,策略与策略的较量,不仅天时,更是地利人和!如何在乱世之中取得对自己有利之势,稳定人心,得更多能人为自己所用,为成功之秘籍。
第七讲 隋唐演义:谁是第一条好汉
隋文帝治理期间,律法缓压,创科举,减官制,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末年炀帝兴修水利,暴虐无道,终葬国途。唐朝在隋朝基础上,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昌盛,后期慢慢衰亡,此期间,有因不堪压迫奋起起义的众多能人志士,如何根据能力合理调配,以达最佳,也是颇需学习的。
第八讲 贞观之治:治世明君唐太宗
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他率兵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以史为鉴,而又贵在坚持,是应学习参考。
第九讲 牝鸡司晨:爱恨情仇武则天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从入宫到掌权,如何从甘于冷落到志在掌权,如何一步步忍辱负重,缜密计划,最终成为最高领导者,有人说她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未达目的,甚至于虐杀儿女!可有人也认为是大势所趋,究竟何以判别,学过此篇,意了然于心!
第十讲 盛衰治乱:风流天子唐明皇
玄宗即位,可谓是命途多舛!好在终是定局。明皇早年英明果断,因深知政局来之不易,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但是入地兼并盛行,农民逃亡日多,社会政治危机也已经伏下。后期又因在殷富的盛世中思想渐变,以为天下无复可忧,便深居禁中,怠问政事。后重用宦官,且热衷开边,民族矛盾激化,民不聊生,安禄山发动叛乱,代表着玄宗时代一去不返。
第十一讲 时代悲歌:中晚唐历史困境
安史之乱之后,安禄山自行称帝,国号燕,唐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在战争期间,安史集团内部一再发生内讧,内部斗争大大削弱了安史军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发动战争不得民心,到处遭到群众的打击。唐军逐步转败为胜。后历时七年多的安史之乱被平定。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然形成,注定了唐朝的衰亡。
第十二讲 危机与转机:五代的纷乱世界
这是唐末年至宋初的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在73年时间里,共出现了五个自命继承大统,但无力控制全局的朝代。在依次出现的五个中原王朝力所不及之处,则有十余个地方势力先后据地为王,故称之为“五代十国”。这段时间,政局混乱,但是也有相对稳定时期,经济上也有了明显发展,在历国更替中,危机与转机并存,如何审时度势,抓住与放下,可能更具深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