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的,其实是我们对事物的见识与内心的格局。见识的深浅决定人生的深浅,格局的大小决定了人生之路是宽是窄。
一、见识越多的人,越能看的清差距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学生曾经问过他:“老师,你学识渊博,知道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还经常怀疑自己的答案呢?”
芝诺回答:“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你知道的越多,你的圆圈就会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于是,你与未知接触的空间也就越多。因此,虽然我知道的比你们多,但不知道东西也比你们多。”
看过了很多风景,看过了很多人生,所以不再把自己当成衡量万事万物的尺度。所以越优秀的人,越能看见自己的无知。相反,平庸的人却经常一知半解,就觉得天下无敌。
《孟子·尽心上》中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意思是说,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登上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小了。所以,见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也就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
著名投资人傅盛曾提出一种说法,人有四种认知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95%的人都处在第一层。
然而,是不是自知无知,正是优秀者和平庸者最大的区别。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因为越有见识的人,越能看见自身的差距。
二、凡是办大事的人,都有大见识
曾国藩曾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曾国藩明确告诉我们,办大事要以“识”为主,才气、才能不过是辅助罢了。
当然这里的“识”,不单单指知识,更指的是经验和见识,也就是面对问题时的认知高度。卓越之人之所以卓越,在很大程度上就因为他们具有超乎寻常的见识。
一个人有了见识后,则会每每高屋建瓴,深谋远虑,成竹在胸,无论察人察事皆能见微知著,洞烛枢机,提挈要领,抓住内质。正是这样的内在机理,使有见识的人干成大事,走向成功。
三、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作为
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你可以烙出大饼来,但是你烙出的饼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锅的限制。
我们所希望的未来就好像这张大饼一样,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所渭的“格局”。
一棵石榴种子的三种结局:放到花盆里栽种,最多只能长到半米多高;放到缸里栽种,就能够长到一米多高;放到庭院空地里栽种,就能够长到四五米高。
格局大的人,“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看事物比别人更全面,更巨细无遗。因为他们站得更高,能够将整个事件一览无余。
格局小的人,鼠目寸光,局限于一城一池,常常固步自封,不敢尝试。他们只看到眼前,纠结于生活里的琐碎,没有长远打算,永远也成就不了大事。
为人处世,最忌讳畏畏缩缩,胸中没有大格局,走一步算一步,目光超不过脚步,终究难有所成。
“坐拥云起处,心容大江流 ”。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心就能有多宽。有大格局,才有大作为。
四、大格局的人,从不活在别人眼里
有个叫士成绮的人,自认学识渊博,听到时人常常夸赞老子的智慧,于是跋山涉水,来拜访老子。
到了老子的住处之后,却发现老子家里乱七八糟,像个老鼠洞一样。于是他愤愤然地说:“别人都说您是有超凡智慧的圣人,我慕名而来,却发现你跟老鼠差不多”。
老子就像没听到一样,完全没有反应。士成绮只好走了。
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昨天做得有些过分,于是来找老子道歉。谁知道老子对他说:“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
庄子有句名言:“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一个人,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所有的荣辱是非,在他眼里都是身外之物,这样的人才可谓之大格局者。
拥有大格局的人懂得,人生在世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所有的荣辱是非,都是身外之物;安心做好自己,专注于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不把精力和时间都浪费在一些烂事上面,就是最大的修行。
文章相关课程:
查看简章:清华大学易经与领导智慧私塾班
电话咨询:13911249815 李老师
本信息由最具权威性的培训网-中国企业培训网(http://www.ceopx.cn) 小编整理编辑发布,本站部分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侵权请告知,电话:010-62761189 ,我们将及时处理删除信息,同时,欢迎您加入企业培训网微信公众平台:www-ceopx-cn,移动互联时代可以更快更方便的了解您想要的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