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不患寡,患不均”一直是朝代更迭的一个重要动因。各正统宗教教义也特别强调众生平等的思想。分享能促成领导的产生。孔子谈“仁”,就曾说“惠则足以使人”;孟子说“物或损之而益”;道家也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然而,“益之而损”不可忽视。
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是利益,背后其实是评价。如果没有评价,给得越多,员工会越抱怨。由此可见,分享固然重要,但是这一定是基于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基础上的主动分享,这样才会既得人心又能促进绩效,最终实现和谐的劳动关系。
芝加哥大学的学者用实验证实了,自私者会得到比公正者更负面的评价,但并不代表慷慨就会得到比公正更高的正面评价;如果施予者是朋友而不是陌生人,他的慷慨会让人感激。由此可见,虽然自私一定遭人鄙视,但慷慨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而圈子里亲近的人对慷慨更敏感。
中国人有很明显的泛家族主义的倾向,“在所有管理中最成功的,不是割断亲情,而恰恰应该是没有亲情去努力创造亲情”。现在很多企业也在打亲情牌,努力营造企业为家的氛围,并取得了成功,比如海底捞。领导的分享更容易拉近高层与基层的心理距离,容易产生类亲情交换的信任感和人情关系与商业理性的融合。有研究认为类亲情交换会对员工的情感承诺、组织忠诚有较强的预测力。
做一个有高格局的领导者,不仅要通过权力和利益来实施有形的激励,还应用人情进行无形管理。所以分利、分权应与分名和知识共享相辅相成。既要有制度的保障,也要有人情味儿。
很多知名企业家都试图将这些元素糅合起来并取得极大的成功。王石说,要“放下”,放下金钱、放下权力、放下虚荣。华为成功是因为把钱分好,把权分好,把名分好。可见,领导吃“亏”也是福,有舍便有得,分享型领导已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
在基于互联网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创造企业价值的主导要素,企业家必须比过去更加重视分享与共赢。把组织内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同舟共济,风险共当,名利共享,共同应对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竞争形势。
文章相关课程:
查看简章:北大后EMBA商业领袖项目
电话咨询:13911249815 李老师
本信息由最具权威性的培训网-中国企业培训网(http://www.ceopx.cn) 小编整理编辑发布,本站部分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侵权请告知,电话:010-62761189 ,我们将及时处理删除信息,同时,欢迎您加入企业培训网微信公众平台:www-ceopx-cn,移动互联时代可以更快更方便的了解您想要的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