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培训资源库 > 管理文库 > 中国国学 >

北京大学后EMBA高端班【官网培训课程】
名称:北京大学后EMBA高...
学费:798000
时间:2020年12月20日

清华大学医药产业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官网课程】
名称:清华大学医药产业...
学费:38000
时间:2020年12月19日

清华大学国学班: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哲学
发布时间:2018-05-16 17:26:23  信息来源:小编互联网整理

  古代思想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深刻思想,体现在他们的论著中。图为清光绪年间刊刻的宋本《管子》和清嘉庆年间刊刻的《韩非子》。

  面对全球政府、市场调控常常失灵,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了治理思潮。治理理论引入中国可否发挥积极作用,要看它服不服中国的水土。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哲学有丰厚的治理思想土壤。《史记·太史公自序》说: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等百家都是“务为治者”,由此而形成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治道”传统。

  行“王道”,以此成就公平正直的社会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孔子明王道”。儒家学派号称承继“先王之道”。据《尚书·洪范》,“王道”与“帝道”、“霸道”不同,可以成就公平正直的社会。

  儒家治理哲学的内容主要有:其一、“以礼治国”。儒家认为先王之道以礼乐为盛。《礼记·曲礼上》说,放弃礼,则道德、风化、法律、人伦、教育、军政、宗教都会失灵。实际上,礼仪制度是社会风俗和认知长期进化的产物,成为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办法是顺理成章的。其二、礼制与德治相配合。儒家注重物理、事理、心理、情理的交融,不尚空谈,寓礼于教,仁礼结合。其三、角色和责任统一的伦理。儒家深信民本主义,孟子说民贵君轻。

  民本有上下协同治理的意思。《大学》将个人的正心、诚意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绑到一起,将天下平治落实到社会成员的身上。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指出每一种社会角色都要担当起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其四、儒家追求永久太平的理想。儒家讲“大同”、“小康”。

  “大同”社会中天下一家、天下为公,是一个自然平等和利好共享的社会。“小康”是“家天下”社会。家天下时期必须用礼仪治理。儒家为社会治理制定了理想的蓝图,见于《周礼》。其五、儒家认为缔造现实的美好社会是可能的。这要靠重用贤能之士,使人转变成君子。其六、战国末期,儒家逐渐除去迂阔的特征,转向治理的现实和效果。荀子开始提倡隆礼重法、化性起伪。后世儒者为了经世致用,认同儒法合流,乃至步入庙堂、介入社会,为社会治理做出了贡献。

  以“慈”治理天下,如果一个社会光讲公正不讲慈爱就成了冷冰冰的社会

  道家哲学的核心是道,道的本质是“自然”,道的功能是无为而无不为。道家历来关注政治和社会。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老子·第79章》,下文只列章号)如何铲除剥削、压迫、腐败制度这些“大怨”?《淮南子·原道训》总结说:“治在道,不在圣”,就是说需要“以道治国”。

  道家治理哲学的要点有:

  (一)以天下看待天下。庄子说:“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庄子·在宥》)意思是:天下不是一般事物,只有超越占有者、主宰者的心态,与人民共有、共治才能守得住,所谓“藏天下于天下”。(《庄子·大宗师》)

  (二)因任自然。《淮南子·泰族训》说:大禹治水是顺应水势,后稷稼穑是顺应地势,汤武革命是顺应民愿,所以治国贵在“因任”,能因任则省力而功效大。

  因任民性是政令省约和畅通的规则,脱离或违逆自然本性的治理是南辕北辙。

  (三)治理需分层次,不能千篇一律。老子说:“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对象和治理方法错位注定失败。

  (四)慈爱是治理天下的必备要求。大道像尽责的母亲一样厚德载物,产生万物而不奴役它,养育万物而不标榜功德,引导众生而不做主宰者。圣人或统治者应该效法大道,统治是且仅仅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与人民共享。老子说“慈”是治理天下“三宝”中的第一法宝(六十二章)。如果一个社会光讲公正不讲慈爱就成了冷冰冰的社会。

  (五)让人民自正、自化。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即最理想的社会,统治者只是原理的象征,人民对谁是统治者无所谓。道家强烈要求统治者以“无为”自律,反对妄为和干扰,老子说:“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不治”。道家认为柔弱胜于刚强,否定威权专制、刚烈和暴力统治的合法性。

  (六)为环境治理提供文化基础。道家持有机整体世界观和天人相关的立场,将人类放在自然整体中看待,关注人和自然的互动,反对违逆自然和损坏自然,有保护环境的先见之明,对今天的环境治理有指导意义。

  要充分认识精英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墨子自称“贱人”、“北方鄙臣”,崇尚自食其力,代表劳动阶层。墨家是自发性社会团体,崇尚狭义,爱好和平,自苦救世,不惜自我牺牲,有自己的治理哲学。

  (一)以天下大利为先。墨子伦理观是利他主义的功利主义,原则是“天下皆得其利”(《墨子·尚贤中》)、“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中》)。围绕这个中心,墨子提出治理天下的十大主张:即兼爱、尊天、明鬼、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

  (二)从国情出发。“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滛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墨子·鲁问》)说明墨家善于对症下药谈治理。

  (三)“兼爱”、“非攻”的国际和社会正义观。“兼相爱”是为了国际和社会“交相利”,“非攻”是为了国家间“交相利”的大端。“兼”和“交”体现了主体间性,是互利共赢的思想。“兼相爱”使社会良性互动,“别相恶”导致社会恶性循环。

  (四)尚贤、尚同。尚贤是战国时期从亲亲、尊尊、贵贵的世袭政治向新的贤能政治转变的反映。尚同思想体现了墨子对国家起源和本质的思考。墨子认识到精英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是春秋战国之际贤能政治最出名的提倡者,他说:“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尚同,指“同天下之义”,包含天意、稳定、制度、公义等。尚同思想是对国家起源的新看法。《墨子·法仪》说:禹汤文武兼爱天下,其利人多,所以得到天助被立为天子;《墨子·尚同上》说古代处于自然争夺的状态,所以选拔贤才当天子。

  意思是国家和统治者是应协调社会冲突的需要而出现的。“尚同”还包括“天志”。墨子说国家要符合民意,也要符合天意,“天意”代表天神的正义,能约束天子。

  (五)在社会生活和风俗方面,墨子提倡“非命”、“节用”、“节葬”、“非乐”,倡导勤劳实用,反对奢侈、厚葬久丧和沉湎于音乐。


  文章相关课程:

  查看简章:清华大学易经与领导智慧私塾班

  电话咨询:13911249815 李老师

相关关键词搜索: Array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