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冲突产生。群体意见的不一致性形成了决策冲突,为便于后续的冲突消解活动,首先需将群体决策意见划分成若干个偏好大体一致的意见子类。将决策群体成员意见进行聚类,可以初步掌握群体成员的意见分布,同时可以减小群体意见的规模,降低决策活动的难度。
决策冲突协调。群体成员意见分类完成后,对各子类意见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普遍性冲突、群体思维或少数人意见。普遍性冲突是指子类中的大多数成员在某个方面存在相同性质的冲突;群体思维是指子类中的部分成员意见保持高度一致,冲突水平很小甚至没有冲突;少数人意见是指子类中个别人的意见与其他成员明显不一致。若存在上述情况,则需要识别其原因,并与子类内的相关成员进行沟通和协调,由相应决策成员根据组织者提供的信息修正其决策意见。如无上述情况,则认为子类内的冲突可以接受,子类意见具有可信性。
决策冲突消解。如果子类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则对较大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行冲突水平调控。通常的做法是与冲突较大的意见子类中的成员进行沟通,希望这些成员根据组织者提供的信息修正其决策意见,或者调整决策群体结构,形成新的决策意见集。但在现实操作中,不同的子类意见若冲突很大,单靠沟通和协商在短时间内很难达成一致,为保证决策效率,通常会选择更高级的组织管理部门进行决议,利用制度手段消除子类间的意见分歧。
决策冲突调控方法
决策冲突调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确定理想的决策群体规模。在人数较少的群体中,个体讨论较多,成员参与水平较高,更多产生的是任务冲突,有利于促进决策和绩效;而在人数较多的群体中,成员参与机会减少,受少数人支配的可能性增加,群体更容易分裂成若干个小群体,情绪冲突增加,可能抑制决策和绩效。因此,需在群体规模与绩效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保障决策群体结构的合理性。群体成员构成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异质的,对不同决策任务,决策群体的结构应该是有差异的,异质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冲突,但也越可能作出创新的、高质量的决策。所以,应根据决策任务的性质确定决策群体的结构。
少数人意见的处理。少数人意见一般有四种类型:第一类是高层领导,他们掌握全局,考虑问题周到全面,意见通常会有独到之处;第二类是领域专家,其意见一般经过深思熟虑,或经过科学论证;第三类是年轻成员,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受其他人影响较小;第四类是具有特立独行个性的成员,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一般不具从众心理。对不同类型的少数人意见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重视成员间的相互作用。成员在不断交换认知信息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任务冲突的形成,随着对任务冲突的解决,必然会增加双方的相互理解,使成员获得更多的决策信息,从而产生更多和更新的思想。
文章相关课程:
查看简章:清华大学厚德工商管理与创新经营总裁研修班
电话咨询:13911249815 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