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企业管理系统改革的时候,会有五个逻辑关系在里面。
第一个是企业属性及作用。
社会上把企业家变成了一种财富、娱乐、奢侈生活的象征,企业家的事业重要性、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反倒论述得少。企业,首先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组织形态,它有组织属性,有社会作用,而不是去关注谁捐钱了,谁捐得少了,关注谁有钱,谁是首富。
第二个是企业用什么样的体系来工作,也就是动力体系。
很多人习惯把做企业说成做买卖,这个思维比较短浅,也影响到动力系统。我们现在提出了科学至上,希望变成一个由科技驱动的公司,科技创新在公司里起到重大战略的决策和推动的作用,尽管这可能需要十年,甚至十年都不一定能做到。
国有企业目前对企业的属性认识还不深,对企业属性的不同认识,会导致动力体系不断变化,财富、精神、名誉、职业性、科技等因素都会驱动企业走向不同的方向,这就造成了动力系统的不断变化。
第三个是评价系统。
评价系统在不断地改变,而所有企业的改革基本上都要建立在这个评价体系之上。科学的评价太难了,数该怎么算?该如何对数作出解释?应收款的拨备、折旧的提取到底怎么做?税到底怎么交?这里没有百分之百的标准,这时候评价系统就来了。如果对企业属性理解不对,就会带来评价系统问题。
对战略的评价、对创新的评价、对品牌的评价、对技术积累的评价,因为企业属性的不一样,做出评价标准是很难的。如果简单看一个数,一年赚一二百亿,大家会说那还不错啊,但是里面包含的东西,没有人去看清。
评价往哪里走,人就往哪里走。评价系统不一样,带来了经营的不一样、投资的不一样。今天如果我们说要去做一个研发,研究五年,要请500人,每年会亏10个亿,这个资源配置在目前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人可怜你,因为你没有价值创造。而只有完善的评价系统、清晰的评价标准,才能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人事的科学评价,从而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四个是资源配置的问题。
资源配置包含很多因素,其中人力资源的差别最大。人,几乎是整个产业里能动性、伸展性最大的一个元素,也是成本最低的一个元素。同样的机器,不同的人来用,结果就不一样,带来了资源配置的不同效果,那么评价、激励、培养等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其中,选择怎样的管理者,是企业中最有力和立竿见影的信号。
现在我们对什么样的人适合做CEO、具备什么条件可以做CEO的认识还有很大差距。因为在同样的环境下,同样的国有企业或同样的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差别很大?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资产、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企业性质,为什么会差别很大?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很好地去总结。这又回到了开头说的,因为人们对企业的属性并不在意,对企业的重要性并不在意,对企业的创造性并不在意,特别是对企业应该完成的任务、发挥的作用,并不很在意。这让整个评价系统也模糊了。
最后是人的选择。
我觉得我们要真正对人作出评价,要承认人是不一样的,承认人的工作是不一样的,承认有的人是适合做企业家,有的人适合做管理者,有的人更适合做具体事,这个必须要承认,这是对社会的负责。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觉得谁都能干。
如果在大街上你随便问一个人,说医院缺一个开刀的医生,你敢不敢干?这个人肯定说不敢干。那我们缺一个企业家呢?他可能觉得这个也许可以试一试。
所以对于人的选择,根本上也要回归到对企业属性和目标的认知。这里是一个综合作用,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会不断地循环。
文章相关课程:
电话咨询:13911249815 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