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融资
优点:
1)资金使用期限长,
2)无定期偿付的财务压力,财务风险小,
3)增强企业的资信和实力;
缺点:
1)面临控制权分散和失去控制权的风险,
2)与债权融资相比,资本成本较高。
债权融资
优点:
1)控制权不受影响,
2)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3)可获取财务杠杆效益;
缺点:
1)面临定期的还本付息压力,
2)财务风险较大,
3)资金用途受限。
混合融资
兼有负债融资与股权融资的优点,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具有缓冲作用。
1)外部股权融资,即用企业的股权去交换外部资金。例如引进新股东增资扩股,上市发行新股公募资金等。
2)外部债权融资,即用企业的信用借贷外部资金。例如对外发行企业债券,银行长期借贷,其他形式的外部借贷等。
3)内部股权融资,即用企业的股权换取内部资金。例如股东放弃分红权益,将利润转为资本公积金继续投入企业运营;现有股东根据自己的股权比例追加资本金,增资配股。
4)内部债权融资,即企业在内部拆借或挪用资金。例如折旧资金理论上应该用于固定资产更新,现被挪用于其他新项目;或者向内部股东借贷资金,还本付息。
企业家大多首选第一象限——外部股权融资,尤其是直接上市发行股票。事实上,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答案:
若以融资成本作为标准,上述优选原则应该是:先内后外,先债后股,选择顺序依次是IV,III,II,I象限。这也是MBA教科书的标准答案。意思是说,企业如果缺钱首先考虑内部解决,能在内部解决的不求外援,形式上能发行债券解决的不用股权交换,实在非要割股交换的,能私募解决的就不用公募(除非提供资金的新股东提出把上市作为条件)。
第IV象限内部举债,虽然风险最大,但是融资成本最低。你左手借了右手的钱,总不至于左手和右手算利息吧?可是第I象限的外部公募资金,虽然抗风险能力最强,但是成本也最高,你在股市上融资一个亿,真正落到企业口袋的只有8 500万元左右,剩下的1 500万元都被中间的各类中介机构给瓜分了。
若以分散风险作为标准,上述优选原则却刚好反过来:先股后债,先外后内,顺序依次是I,II,III,IV象限。第一象限增资扩股,企业吸收的外部股东越多,抗风险的能力越强,反正天塌了大家的肩膀扛着,石头掉下来砸的是大家的脚,疼痛被分散了,谁也痛不到哪里去。可是在第四象限内部债权融资,你身上的风险和负担倍增,却没有人能替你分担,只能自己扛着。
因此,成本越高的融资方式,其对应分散企业风险的能力也越强。当我们对比不同的事物时,若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去分析,结论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文章相关课程:
电话咨询:13911249815 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