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类组织及其管理者,似乎都有一个坚定信念在支持他们“独行其是”,那就是所处的环境是特殊的,所从事的业务是特殊的,发展方式是特殊的,组织与管理是特殊的,因此,无法按照任何所谓现成的理论模式来做,只能走自己的路。这种“独行其是”的气概,其核心就在于强调“情境特殊性”。
通过持续不断地推广,同时借助组织的短期或中期成功,这种“情境特殊性”的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甚至那些组织与管理的研究者也提出了所谓“特殊情境下的管理研究”的课题。
殊不知,基础科学研究的本质恰在于超越特殊性、超越情境,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内在秩序和规律的研究。为什么一些组织与管理的研究者也会追随这种“情境特殊性”的观点呢?究其原因,可能已非纯粹的信念和态度,其背后当有利益作怪。换句话说,“情境特殊性”变成了一种用来遮掩组织与管理中权力和利益垄断的误区。
情境特殊性在时下流行的“特色”与“接轨”的权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若是情境外的某种组织模式和管理措施对管理者有利,那么,他们就会以“国际接轨”之名大肆引进,而“情境特殊性”则被搁置在了一边;若是自己组织的某种模式或做法明显与情境外同行不一样,但这种模式或做法又对管理者的权力和利益垄断非常有利,那么,他们就会以“情境特殊性”之名,号称这种模式或做法是“组织特色”,必须保持,不能丢弃,而“与国际接轨”则成为别有用心地要扼杀组织独立性及可持续发展性的做法。
既然组织与管理是“情境特殊”的,而“情境特殊性”又极大地满足了组织中权力集中和利益垄断的需要,那么,组织中的管理者当然希望为这种“情境特殊性”寻找更坚实、更合理的支撑和论证,因此,大量关于“情境特殊性”背景下的组织与管理研究便应运而生了。然而,从根本上来看,目前各类关于组织与管理的“情境特殊性”的研究,是在不断强化着情境特殊性的误区,这恰与基础理论研究的本质要求背道而驰。
课程地址:北京大学企业管理素养研修班
课程报名:李主任 1391124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