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一句话,“福祸无门,唯人自召”,是祸是福,完全看个人的行为而定。既然福祸操之在己,那怎样才能得福避祸呢?
《易经》的智慧告诉我们,是福是祸主要就在能否谨守本分,也就是守分。
《易经》中讲:“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这句话是提醒人们,要安守本分,不要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否则大祸必至。
所谓守本分,就是孔子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曾子说的:“君子思不出其位。”
《道德经》中有“三知三守”的说法:“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用白话讲就是,有足以称雄的实力,而安守着柔和的状态不露锋芒;对万事万物都明察秋毫、洞烛千里,却不以自己的看法、意志强加于人;可以达到荣华富贵、重权厚利的地位,仍能安守平淡的生活,永恒的德行才算圆满,回归到纯真质朴。
总结起来,君子都是藏器于身,但安守本分,不漏锋芒的人。要做到这点,靠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心。
关于行气的要领,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吸气曰纳,出气曰吐。“吐故纳新”即吐出碳气,吸纳新鲜氧气。纳时深吸至于丹田,然后徐徐吐出废气。吐气有吹、呼、唏、呵、嘘、呬六种方法。《养性延命录》云:“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呼吸之法要细、长、深、匀。吸气时要细微徐缓,不可闻声,葛洪所谓以鸿毛着鼻口上而鸿毛不动。深者谓吸气深入达于脐下丹田。匀谓呼吸要匀称。细微、徐缓、深长、匀称,此即道家所谓“绵绵若存”。
(2)行气宜在早上林间,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古人称:“从夜半至日中为生气”。(《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司马承祯谓:“凡导引当以丑后卯前,天气清和时为之。”(《导引论》
(3)导引行气是把肢体运动、乾浴、按摩与气功,内外结合起来。《导引经》说清旦起来,叩齿、闭目握固、调息、导引正是讲的内外功的结合。
(4)行气要节食,不宜过饱。《养性延命录》云:“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
(5)行气要注意意念活动,要把调息练气与练心(思想、意念)结合起来。意念活动在道教叫“存思”、“存想”、“存神 中晚年时期的曾国藩,手握重权,但他却一直坚守自己的内心,不贪污、不行贿、不谋私、不枉法。
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时,有一个县令欲拿王羲之书法的唐代摹刻帖贿之,其为宋代淳化阁帖的祖本,异常珍贵,价值连城。
但曾国藩在赏玩片刻后,原封不动地退还回去,并在当天日记中写下八个字:“世间尤物,不敢妄取。”
曾国藩死后,留下的财产不足两万两银子,仅相当于一级官员一年的养廉银。如此,在那个昏沉的乱世实属难得。
关于行气的要领,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吸气曰纳,出气曰吐。“吐故纳新”即吐出碳气,吸纳新鲜氧气。纳时深吸至于丹田,然后徐徐吐出废气。吐气有吹、呼、唏、呵、嘘、呬六种方法。《养性延命录》云:“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呼吸之法要细、长、深、匀。吸气时要细微徐缓,不可闻声,葛洪所谓以鸿毛着鼻口上而鸿毛不动。深者谓吸气深入达于脐下丹田。匀谓呼吸要匀称。细微、徐缓、深长、匀称,此即道家所谓“绵绵若存”。
(2)行气宜在早上林间,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古人称:“从夜半至日中为生气”。(《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司马承祯谓:“凡导引当以丑后卯前,天气清和时为之。”(《导引论》
(3)导引行气是把肢体运动、乾浴、按摩与气功,内外结合起来。《导引经》说清旦起来,叩齿、闭目握固、调息、导引正是讲的内外功的结合。
(4)行气要节食,不宜过饱。《养性延命录》云:“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
(5)行气要注意意念活动,要把调息练气与练心(思想、意念)结合起来。意念活动在道教叫“存思”、“存想”、“存神 守得住心的人,温厚、宁静,就像大地,永远把自己置于低处,但没有人否认它的博大;
守得住心的人,收敛、含蓄,就像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低处,但没有人否认它的深邃。
守住内心,才能保持淡定与宁静,才不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
文章相关课程:
查看简章:清华大学易经与领导智慧私塾班
电话咨询:13911249815 李老师